2025年1月20日,学校邀请到了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博士生朱元虎为我校全体高三学生作了题为《温故得新 鉴往知来——日记中的求学北大》的专题讲座。甘肃嘉威中学校长助理张维业,高三年级主任陈连儒、张鸿俊及高三年级全体师生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高三年级主任陈连儒主持。
朱元虎,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硕士,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博士在读。2019年10月,北京大学70周年国庆重大活动特殊贡献奖;2020年6月获得北京大学“挑战杯”五四青年科学奖二等奖;2021年4月获北京大学“红楼杯”校园书画大赛优秀奖;2023年4月获清华大学校园美术大赛优秀奖;2023年5月,北京大学建校125周年展书画篆刻作品展参展入选;2023年6月,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第一代大学生助学计划”优秀志愿者。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讲座伊始,高三年级陈连儒主任对朱元虎博士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为嘉威学子详细地介绍了自己与朱博士生之间的师生故事,言语中道尽了师生相聚时的欢乐与珍惜,透露出相互尊重与欣赏的情感。穿越时光的长河,陈主任希望嘉威高三学子能用心聆听朱博士生带给大家的经验分享,并从中汲取力量。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朱元虎博士生借用史料和典籍中的诗文来引证类比,用日记重现的形式展示了自己从高三到复读的学习历程。第一次高考成绩不理想时,他在日记中说:“我像一块掉落人间的陨石,在不为人知的角落蒙上灰尘,蒙上青苔,蒙上风雨,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但他快速振作精神并勇敢地做出了复读的决定。他在日记中写道,应该从时间规划、考试用具、应考模式、心理想法等方面做出改变;“细节决定成败”,他认识到了一个关键问题——书写,后来正是勤奋刻苦的书写训练,让他能够静心、静气、沉着冷静地在考场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高中怎么学习?朱元虎博士生告诉大家,记忆最好的方法就是“重复重复再重复”。他以数学学科为例从“总结错题”“加厚配套”“批注配套”“扩充配套”“课前梳理”和“课后巩固”几个方面呈现当年的做题日记,清晰直观地教大家“如何做配套”。关于复习方法,朱元虎博士生从时间规划、找准目标、耐住寂寞等几个方面分享了自己当年的心得和感悟。为了鼓舞士气,朱博士生给同学们带来埙乐《西游》中的《敢问路在何方》,希望同学们能“守得云开见月明”,乐声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赢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朱元虎博士生给同学们分享了自己进入北京大学后在思想见解、智慧境界、人生理想等方面的转变。在他看来,学习让你获得选择的自由,让你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大学,带给你无尽的可能;短暂的约束是为了更长远的自由。讲座最后,朱博士生呈现给同学们毛主席的题词“好好学习”四个大字,同学们倍感亲切并铭记在心。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讲座结束,张维业助理作总结讲话。张助理对朱元虎博士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他坦诚无私的经验分享表示衷心感谢。张助理说,朱博士生“接地气”地为同学们再现高三备考的复习经历,希望同学们认真领会学习;朱博士生用勤奋和毅力阐释“优秀”,希望同学们去探索和体验那些被时间验证过的优秀,去登临前人走过的高峰,去感悟那些超越了时间限制的真理与美。最后,张助理祝2025届高三学子勇敢圆梦,书写辉煌。
朱元虎博士生知识渊博,引经据典,对古今中外名家的语录信手拈来,同时他又擅长绘画、书法、音乐、艺术。朱博士生勤于记录,一路采撷,一路芬芳,与大家分享自己在高考备考和人生哲理方面的心得体会,他的话语犹如一缕春风,沁人心田、启迪智慧。听完讲座后,同学们深受启发、深有感触,争先恐后地向朱博士生请教。众多同学表示,朱博士生的精彩讲座让他们受益匪浅,自己也将以优秀学子为榜样,怀揣着对名校的憧憬,勇毅前行!
图片 | 姚晓慧
编辑 | 王晓昌
审核 | 张维业